书朋网

书朋网>三国之最风流 > 25 甲兵四千向神都(五)(第2页)

25 甲兵四千向神都(五)(第2页)

换言之,何进遣去州郡募兵的五个人或为武人,或即使不是武人,也是他的心腹,而他打算召来京都的董卓、丁原、桥瑁三人中,董卓、丁原亦皆武人,只有桥瑁是士人。

可见何进的小心谨慎,也可见他对士人的忌惮。

荀贞闻听至此,心中陡跳,强自镇定,从容问道:“大将军已召董侯、丁都尉、桥东郡入京了么?”

因从皇甫嵩解了陈仓之围,董卓被朝廷封为斄乡侯;丁原本为并州刺史,后拜武猛都尉;桥东郡自便是桥瑁。

荀攸答道:“我与叔潜离京前,大将军尚未传书相召,……现在就不知道了。”

荀贞往河东派的有探子,可河东离颍川不近,他派的这个探子也只是聊胜於无罢了,若是有什么紧急情况,等消息送到,也早就晚了。

荀贞问道:“你二人在路上走了几天?”

荀攸答道:“离京后,我与叔潜行车甚速,总共在路上走了十天不到。”

十天,如果何进在这其间已召董卓诸人入京,那么荀贞即便不等朝廷的诏书下来,现在就带兵进京,却也是赶不及了。

荀贞只觉得自己的心一点点地往下沉,脸上却还保持着镇静,点了点头,不再问话。

他保持镇静,姚昇却不能镇静。

姚昇拍打案几,痛心疾首地说道:“大将军欲召外兵入京,我闻之,即驰至大将军府,求见大将军,当面进谏,劝其万万不可!大将军却不听!”

荀攸说道:“闻得大将军欲召董侯诸人入京,郑公业亦尝进谏,他说:‘董卓强忍寡义,志欲无厌,若因朝政之故,授给他参预大事之权,他必将会逞恣凶欲,危害朝廷。明公以亲德之重,据阿衡之权,秉意独断,诛除有罪,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!又,事情如拖延太久就会生变,先前窦武、陈蕃的教训殷鉴不远,宜在速决。’”

郑公业,即河南人郑泰,是朝中的侍御史。早前,荀贞诛李鹄、复诛灭邺赵,引赵忠震怒,郑泰与荀贞虽不相识,却两次出面游说何进,劝何进保住荀贞。他对荀贞既有好感,荀攸入京后,他与荀攸便很快就交上了朋友,两人相识的时间虽短,但志趣相投,已是莫逆之交。

荀攸叹道:“公业所言,与叔潜所言皆明理也,惜乎大将军既不听叔潜之言,又不听公业之谏。尚书卢公亦言不宜召董侯入京,大将军亦不听。公业私下对我说‘何公未易辅也’,并对我说‘京都之乱,将在旦夕’,遂挂印弃官,与我和叔潜一同离开了京城。”

陈琳、姚昇、郑泰、卢植等人不可谓不明,奈何他们的进谏虽然正确,却因何进之所以召外兵入京不但是为了胁迫太后同意逐宦,更是为了防范士人之故,因此终不肯听。

“郑公业弃官离京了?现在何处?”

“他离家颇久,归家去了。”荀攸顿了顿,又说道,“我与叔潜离京前,曹典军设宴送行,於席上说起大将军、袁司隶召外兵入京事,曹君亦是不以为然,私与我言:‘宦者之官,古今宜有,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,使至於此。如今既欲治其罪,当诛首恶,一狱吏足矣,何至纷纷召外兵乎!想把他们一网打尽、欲尽诛之?事必宣露!吾见其败也’。”

荀贞是知道曹操不赞同“何进、袁绍召外兵入京”的,只是却对曹操的原话不太清楚,现听了荀攸之言,却才知道,原来曹操不但不赞同召外兵入京,而且对袁绍“欲悉诛诸宦”的打算其实也是不太赞同的。

细细想之,曹操说得有道理。

宦官这个东西,古今皆有,首先来说,你想把他们尽数除掉是不太现实的,莫说何太后不同意,等将来天子长大、亲政后,他也不会同意的,即使把现在这一批除掉了,天子将来也肯定会再召另一批入宫的,后宫嫔妃三千,没宦官怎么办?让郎官出入内宫?不可能。其次来说,宫中宦官众多,要想一次性将之悉数除掉,动静太大,事情定会泄露,最终只能失败。

荀攸接着说道:“曹君托我带一句话给君。”

“什么话?”

“曹君说:大将军、司隶欲召外兵入京,其事难阻,其意难违,洛阳或将生变。君侯今既将得赦,将被朝中拜为左中郎将,那么希望君侯在得诏之时便即刻率兵进京,以望可挽乱局。”

荀贞点点头,说道:“还说什么了没有?”

“曹君还说:如诏书未言命君侯统兵入京,则这洛阳不来也罢,君侯不如称疾,先观时势。”

曹操这是把荀贞当知交好友,托以心腹之言了,要不然不会说出后边这一句话。郑泰能看出京都也许将会大乱,曹操人杰,又岂会看不出?在这种时刻,最好的是抽身事外,静观时变。

然则说了,曹操既劝荀贞如未得领兵入京之令便干脆不要来洛阳,他却为何不走,反而留在洛阳?却是因为曹操现在“已经在事件当中”了,士人与宦官的决战就在眼前了,他此时若抽身而走,等同是“自绝於袁绍一党”,所以不管是为名,还是为日后的前程,他都只能留。

听完姚昇挂印、与荀攸同来颍阴的原因,荀贞压住不安的情绪,笑对姚昇说道:“叔潜,卿今来颍阴,是欲短住,抑或长居?”

“有何不同?”

“如是短住,我家中美酒尽够;如是长居,我郡中英俊如云。”

却是如是短住,那么就美酒招待,若是长居,那么就为姚昇一个个地引见颍川杰士。

何进的不听进谏固然令人痛心疾首,荀贞的热情欢迎却颇令人宾至如归。

姚昇笑了起来,哈哈笑道:“我与公达同来贵郡,一是因久未与君相见,想念君侯,二来也是因为顺路,本来只打算在颍阴稍居数日,与君侯见过后我便返乡,但既然君侯盛意如是,我却也难辞,说不得只好多搅扰君侯些时日了。”

姚昇家在扬州吴郡,位在颍川之东南,回家前先来趟颍川不算绕路。

荀贞笑道:“我求之不得。”

既知朝廷已赦了他的罪,荀贞也不必再潜藏蛰伏了,只是他虽然有意给姚昇引见本郡英杰,却也只是刚让荀彧等族中俊才、陈群等姻亲友人介绍给姚昇认识,朝中的诏书就送达了颍阴。

与诏书先后来到的还有他派去河东的探子。

探子先到,诏书后至。

“荀君,六日前,河东董卓接到了大将军檄书,整兵南下,已往京都去了!”

荀贞展开诏书,诏书上先言赦了他的罪,继言拜他为左中郎将,征召入朝,随诏书来的有何进、袁绍的一封信,信中命荀贞即刻招募壮士,领兵入京。

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:m。shupengwang。com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