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朋网

书朋网>1997重启 > 第三十二章走出光明市(第2页)

第三十二章走出光明市(第2页)

职工代表与领导对话的问题,得到了圆满解决。

陆文皓将李梅记录的会议记录,让职工代表们签字,并且盖上第六分厂分厂大印,复印下来,分发各部门。

借着这个东风,陆文皓又当着全厂一千六百余名职工,发表既兴演讲:“计划经济年代,进了国营企业的门,当的是固定工,端的是铁饭碗,生、老、病、死企业包,干好干坏一个样,这种大锅饭机制,养成了大家慵懒的习惯。可是眼下,时代不同了,在市场经济时代,企业生存环境艰难,大家其实都看到了,有很多企业经营不善破产倒闭,或许大家会说,没有问题,就算倒闭了,国家不会不管我们的。没错,光明市农机厂倒闭了,在省工委和光明市政府的撮合下,光明机械厂通过兼并重组,成立光明机械股份有限公司,光明农机厂成了第六分厂,然而,关键的问题是,那么光明机械股分公司若是不能扭亏为盈,不能解决眼下的困难,那么咱们该怎么办?我们是国营企业,我们是国家工人,国家不会亏待任何一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职工,可是咱们国家有千千万万的企业,几乎全部嗷嗷待哺,国家顾得过来吗?伟大的领袖***曾经说过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,我们光明人要积极自救……今天工作不努力,明天努力找工作!”

虽然暂时解决了供销处占着茅坑不拉屎的问题,可是摆在陆文皓面前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。

同时借着整顿供销处的工作之际,陆文皓又连续下达了四份分厂级文件,以厂经营困难为由,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,在扭亏为盈之前,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、党员以身作则,停止发放奖金。什么时候扭亏为盈,什么时候足额发放工资以及奖金。

在职工群众看来,陆文皓是一个好干部,吃苦在先,享受在后,这才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样子。

其实,陆文皓只是在画饼,就像康熙的那道“永不加赋”的恩旨,看似是在减少农民负担,也被那群无耻的文奴们吹上了天。事实上呢,不加,不代表不收赋,虽然不用加赋,可以却可以加税。

事实上的清朝农民的负担比明末更重三倍不止。

哪怕在清朝最“繁荣”康乾盛的,据不完全统计,农民不堪重负,揭竿而起的事情也层出不穷,只不过呢,没有地方阶级和精英阶层的支持,农民起义根本就不可能成功。

现在光明机械股分有限公司第六分厂的情况也是一样,第六分厂账户上就没有钱,不说下个月的工资,就连欠的四个月工资,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发出来。

普通职工虽然说不减奖金,只减党员和干部的奖金,可问题的关键是,第六分厂没钱,也没钱发工资。

无论是不是暂停发奖金,结果都是一样的,一分钱没有,普通职工他们的奖金也只存在字面上,拿不到分文的实惠。

当然,这只是一个态度。

代表着以陆文皓领导的第六分厂领导班子与张剑锋时代明显不同。

其实职工和群众都是非常好忽悠的,在他们看来,陆文皓打击腐败,以身作则,这就是好干部,好领导。

现在哪怕没有钱,第六分厂的一千六百余名职工,对陆文皓这位年轻的厂长,也非常尊敬。

无论陆文皓走到哪里,他们望着陆文皓的目光都不同了,如果以前是那种无所谓,不屑,甚至看不起,现在不仅仅有尊敬,还有敬重、敬畏。

不过这个敬畏也好,敬重也罢,都是暂时的,如果陆文皓依旧解决不了第六分厂的实际困难,他估计要张剑锋一样,会被逼得跳楼。

在供销处办公室里,陆文皓望着新上任的供销处处长黄桐(副科级):“你准备如何解决销售问题?”

苏桐叹了口气道:“光明牌洗衣机的名声坏了,要不再咱们换个牌子?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